官方微信

泉城发布 > 新闻发布 >

强化资金保障 赋能项目突破!济南财政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3-05-19 10:25:06来源:济南网

  5月1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凝心聚力抓项目蓄势赋能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0场,围绕市财政局“强化资金保障赋能项目突破加快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

  主持人: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苏婷

  发布人:

  济南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之勇

  济南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单哲

  济南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政府资金结算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玉诚

  济南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市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服务中心(市财政预算绩效评审中心)主任闫一大

  今年济南拟融资重点项目83个,拟融资额1512.5亿元

  市委、市政府将2023年作为“项目突破年”,以大规模、高质量的项目谋划、项目建设,推动济南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项目突破年”工作部署,围绕凝心聚力抓项目蓄势赋能促发展,聚焦“联、统、管、防”四个环节,搭桥梁作磁铁、统资源保重点、盘存量提绩效、防风险守底线,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财政力量、展现财政担当。

  聚焦全市“项目突破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加强财金联动、区县联动、省市联动,与项目相关主体开展专题对接,打好财政、金融政策“组合拳”,架起资金和项目之间的沟通桥梁。一是对接摸排资金需求。组织各区县、市属有关企业,梳理全市重点项目政策性银行融资需求和专项债券需求,建立项目储备库,确定了《全市重点项目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意向清单》,拟融资项目83个,拟融资额1512.5亿元。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经财政部审核通过426个,融资需求达1727.23亿元。二是对接服务融资谋划。联合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开展“服务项目突破年区县行活动”,与各区县就项目建设进行策划对接,准确把握政策动向、战略方向、资金投向,跟踪协调、完善手续,综合利用信贷、股权投资、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重点项目融资渠道,架起项目与资金之间的“快车道”,实现项目优、融资快。三是对接搭建省市平台。通过省市联动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和定期会商机制,争取省级在改革试点、财金联动、资金支持、业务指导等方面给予济南更多支持。今年,通过省市联动机制,聚焦一批成熟度高、覆盖面广、带动性强的合作项目,推动山东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鲁信集团等省属金融企业与我市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目前我市与省属金融企业已组建基金39只,引导更多省级资源集聚我市重点项目建设。

  济南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

  成立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工作专班,制定《保障“项目突破年”实施方案》,综合利用财政资金、专项债券、金融工具、政府基金、存量资产等资源,持续释放财政资金引导撬动效能,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资金统筹。会同各区县、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土地片区综合开发投入产出平衡测算,坚持“以收定支”,区分轻重缓急,将土地收益用于重点项目建设。联合市发改部门,科学策划项目,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支持,目前省财政下达我市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320.07亿元。积极对接国开行、农发行、进出口银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银行,争取新增授信422.35亿元,新签订贷款合同322.75亿元,发放贷款174.44亿元。探索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形式向市属企业拨付项目资金,达到“一钱多用”“钱能生钱”的效果。

  二是做好资产统筹。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开展国有资产梳理工作,深挖资产潜力,按照“成熟一处、处置一处”的原则,采取市场化方式,灵活处置竞建公有房、配建租赁住房、腾退公有住房等资产,盘活的资产作为资本金注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管理运营,在促进企业资产扩容的同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做好财金统筹。强化财金联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组建和投资,围绕我市重点工作、重点产业组建政府引导基金。目前,全市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投资基金累计成立116只,基金总规模998.82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放大倍数达3.3倍。其中,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动,组建了省内第一支黄河母基金——黄河流域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目前,济南财金投资控股集团正在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基金和天使投资系列基金组建,将进一步为我市重点产业项目和早期的科创类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济南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用于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

  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在预算编制、资金支出、绩效评价上更加凸显精准性和约束性,资金管理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和成本效益,既打好“铁算盘”又管好“钱袋子”。

  一是厉行节约保重点。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预算安排的优先顺序,建立重大项目保障清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严控市直预算单位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立“四个压减20%和一个只减不增”原则,即市本级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压减20%,“五项经费”总额压减20%,委托业务费、宣传费、自媒体建设费压减20%,一般性专项资金压减20%,编外人员经费“只减不增”,节省出来的资金优先用于基层“三保”、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

  二是加快支出提效率。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预算执行慢的项目,及时调整收回资金。特别是对使用专项债券资金的项目,专项债券资金到位后,第一时间下达区县和项目单位,督促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对资金结余数量较大,不能按时完成支出的项目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债券早日发挥效益。

  三是加强评审增绩效。将重点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强化全过程绩效评估、成本绩效管理,加快推进项目支出标准建设,项目资金实行事前评估、事中跟踪、事后评价,确保资金绩效达标。从今年起,每半年就重点项目进行一次绩效评价,并将评价情况提交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

  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济南建立资金统筹工作专班

  从去年以来,济南市财政局立足财政部门职责,围绕保障全市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机制,今年结合项目突破年,又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和优化。

  一是建立统筹联动机制。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统筹工作专班,由我任总召集人,下设综合协调、项目投资、政府债务、基金工作等6个工作推进组,立足项目资金保障,统筹资源、资金、信息等要素,加强横向联动,强化协同发力,提高重点项目融资工作质效。

  二是完善项目融资机制。围绕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今年济南市财政局制定了《2023年度保障“项目突破年”实施方案》,形成“投资按规划、融资有计划、偿债有来源、风险可管控”的重大项目投融资机制。对照《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时梳理出《济南市2023年度市级投资重大项目明细表》,逐个对接部门和项目实施主体,全面掌握项目进展、资金需求、资金来源等情况,帮助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做好项目调研、策划和资金平衡测算工作,统筹地方财政资金、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府引导基金、盘活存量资产等资金和手段,分类匹配融资渠道。

  三是建立跟踪服务机制。根据今年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情况,建立项目融资动态跟踪服务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月调度、季统计、年总结”。根据项目融资需求,按照轻重缓急程度,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分别召开项目对接会、银企对接会,积极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基金公司开展项目对接、成本核算和研究分析,跟踪解决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四是强化资金监管机制。对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全面建立包括预算编制、项目申报、项目执行、项目验收四个环节的全过程绩效管控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运用由党委领导,人大、纪检监察、组织部、财政、审计五方协同联动的预算绩效监督模式,对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资金高效使用。

  今年济南市专项债券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核426个,专项债券需求达到1727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52%和72%

  专项债券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5年国家发行专项债券以来,全市共争取专项债券资金2248.15亿元,特别是2020年以来,专项债券争取规模大幅提高,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在此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充分发挥政府债券规模大、利率低、期限长的优势,集中支持了全市高铁、高速公路、跨黄河桥隧、重点园区、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中,专项债券贡献率超过10%,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动力。

  2023年,济南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全市“项目突破年”任务要求,牢牢抓住“四个关键”,切实发挥专项债券政策效能,全力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牢项目储备。紧紧围绕全市重大规划实施和“项目突破年”要求,坚持早部署、快行动,先人一步、靠前发力,联合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区县和市直单位,提前开展项目谋划,加快完善项目手续,挖掘和储备了一大批优质重点项目。今年,全市专项债券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核的426个,专项债券需求达到1727亿元,分别比上年提高52%和72%,为继续争取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增强了对全市重大战略、重点项目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抓紧支出进度。紧盯全市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科学制定发行方案,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债券发行后,实行“t+0”拨付机制,市级财政第一时间将资金拨付区县和市级项目单位。今年,全市专项债券共分四批发行228.09亿元,财政拨付率达到100%。通过建立台账、现场督导、定期通报、问责约谈等措施,压实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专项债券早发行、早投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三是抓实绩效管理。树牢“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持续扩大专项债券项目重点绩效评价范围,实现了市本级项目重点绩效评价全覆盖,全市项目重点评价比例达到30%,分别是中央和省定标准的6倍、3倍。同时,坚持绩效评价全生命周期管理,在申报和发行阶段设立绩效目标,在资金使用过程实行动态监控,在额度分配环节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切实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四是抓好一钱多用。专项债券可用作特定领域项目的资本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专项债券使用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济南市财政局坚持用足政策利好,强化财金联动,始终把项目资本金作为债券资金安排的优先选项,累计投入专项债券268.21亿元,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1000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和“一钱多用”效果显著提升。

  1-4月济南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

  2023年市财政局聚焦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打好“组合拳”,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调节、撬动作用,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主动服务保障全市“项目突破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坚定不移做“加法”,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市财政部门坚持把抓收入、增财力作为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全力组织财政收入,1-4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其中税收收入增长7.6%,收入质量持续提升。在抓收入的同时,全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及专项债券额度,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资金资源全部纳入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握五指成拳,不断增强财政支出保障能力。

  二是不折不扣做“减法”,节约资金保重点。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打好节本增效“铁算盘”。全市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总额连续下降,今年又对“五项经费”、委托业务费、一般性专项资金等作出“规范存量、按20%压总量”的要求。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严把“源头、执行、增支、绩效”四大关口,非急需非刚性新增支出一律不予安排,确保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三是千方百计做“乘法”,有效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坚持财金联动,撬动金融资源流入,聚焦企业研发创新、助企纾困等关键领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采购合同信用融资“政采贷”,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纾困贷政策等,探索建立风险补偿、应急转贷、政策担保、数字金融一贷通、特色融资服务平台“五位一体”融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融资能力。突出股权投资和基金运作,对“专精特新”等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实施股权投资,探索设立双创基金。优化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模式,将原有的盲池基金优化为具体的项目投资基金,拓宽与社会基金方的合作,确保引导基金投资项目实质性落地。

  四是持之以恒做“除法”,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拓展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完善市财政资金、政策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真正实现无缝隙、全覆盖的“阳光绩效监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财会监督,开展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严明财经纪律、强化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