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泉城发布 > 新闻发布 >

锚定“项目突破年”济南住建凝心聚力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3-03-09 16:45:00来源:济南网

  3月7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召开“凝心聚力抓项目蓄势赋能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5场,围绕围绕济南住建系统“锚定‘项目突破年’凝心聚力抓落实”的有关情况展开介绍。

  主持人:

  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副处长苏婷

  发布人: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亓伟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红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巡视员武兆军

  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级调研员贾萌

  2022年济南继续位列全省建筑业五强市首位,建筑业总产值达4460亿元

  过去的一年,全市住建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埋头苦干、勇毅前行,17项工作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我市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全国9个、山东唯一的国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督查激励支持城市”,交出了一份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优秀答卷。

  一是产业升级势头强劲。

  建筑业逆势而上,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460亿元,实现增加值1321亿元,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达20家,占全省近五分之二,我市继续位列全省建筑业五强市首位。

  二是住房供给提质扩容。

  核准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3.77亿元,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2.6万户,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间),全国首创“泉城安居信息平台”。“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三年筹集租赁住房16.6万套,超额完成试点任务。开工46个老旧小区片区、51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7万户,既有房屋加装电梯竣工336部,继续保持全省首位。开工棚改安置房8107套、基本建成31978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三是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启动实施16个“中优”战略项目,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21项措施,全市新增绿色建筑2020万平方米,省级绿色社区301个,全年新增海绵城市面积23.2平方公里,新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15个、新增泊位5649个。

  四是村镇建设扎实有效。

  消除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隐患303户,改造农村户厕3113户。12个村庄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居全省第一。

  五是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济南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填补行业管理空白。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物业机构管理全覆盖,小区物业管理逐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314个自管站(网)完成改造,全市“一张网”供热面积达2.83亿平方米。

  六是行业监管持续加力。

  在全市推广新建商品住宅“先验房、后交房”模式,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修复难、赔偿难、追责难”问题。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关键之年。日前召开的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为我们打响了加快项目建设奋战“开门红”的“发令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筹办了全省首个城市更新政银企对接暨项目推介会,现场获得银行授信467亿元,签订801亿元合作协议;举办了“2023齐鲁(济南)春季房展会”,5天实现超1700套新建住宅网签,提前迎来济南楼市“小阳春”,5000万元置业消费券的发放有效支持了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今年济南住建将聚焦这四大领域,高质量完成18项“硬任务”

  今年,围绕“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聚焦产业发展、住房供给、城乡建设、行业服务四个领域,高质量完成18项“硬任务”。

  一是持续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

  积极对接央企各层级公司,通过信用激励、服务保障等举措,持续招大引强。支持本土后备骨干企业资质晋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鼓励本土企业打造全产业链骨干企业团队,引导建筑业企业由“施工承包商”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围绕“增信心、防风险、促转型”,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巩固“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三年试点”成果,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加强供给侧改革,制定我市促进高品质住宅发展的政策,更好满足市场对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加强房地产市场全周期监管体系建设,健全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和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强化房地产中介行业市场监管,让群众放心购房、放心租房。

  三是培育提升“新城建”产业链。

  一方面抓好“新城建”试点,另一方面持续搭建“新城建”产业链,指导区县、平台企业加快“新城建”产业与应用项目落地实施,推进“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在领建园区和关联园区拓展不少于5个“新城建”应用场景,力争各园区企业产业规模较上一年度增长10%。

  今年济南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012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8个片区

  一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出台“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办法”,试点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间),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3万户以上,夯实人才安居乐业基础。

  二是改善乐居优居环境。

  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年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012套,基本建成11427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8个片区(包括525个小区)、75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9万户。

  三是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鼓励企业开展上门家政、中央厨房等新业态,引导老旧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

  今年济南将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00万平方米以上

  一是实施有机更新,激发老城活力。

  加快推进“中优”范围内五大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探索实施老旧住房原址改造,促进老城区提质增效。培育1-2个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典型项目,开展全市第二批50处历史建筑“健康体检”。

  二是落实“双碳”战略,打造绿色城市。

  新增绿色建筑100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能建筑应用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700万平方米以上,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0%。

  三是深化城市体检,建设韧性城市。

  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的规范化城市体检工作制度,新增海绵城市40平方公里,持续推进供热“一张网”建设,改造老旧供热管网60公里以上,加快高压燃气“一张网”整合,持续提升燃气安全运行保障能力。

  多家央企参与!济南已启动实施29个城市更新项目

  一、推介会现场及后续取得成果

  2月2日,我市举办全省首个城市更新政银企对接暨项目推介会,面向社会推介城市更新项目。现场推介了75个项目,其中6个项目获金融机构授信467亿元,3个项目签订了总投资为801亿元的合作协议。经验做法得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推介会后,区县、投融资平台,银行,企业纷纷行动,深入开展城市更新工作。

  (一)区县、投融资平台召开推介会情况

  近日,历城区、平阴县、济南城投集团陆续召开项目推介会,更加全面细致的推介辖区内重点片区、项目,多家企业、金融机构等参与。区县、投融资平台的推介会,进一步展示了各片区的规划定位、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增进了与会企业、金融机构对项目的了解,增强了来济投资的信心。

  (二)银行审批贷款情况

  推介会后,已有8家银行审批放款共计29.96亿元,具体情况如下。

  1.中国工商银行历下支行为济南古城(明府城)城市更新项目发放贷款2亿元。

  2.北京银行千佛山支行、齐鲁银行银座花园支行为历下区中央商务区西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共计发放贷款1.67亿元。

  3.北京银行千佛山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天桥支行、历下支行为历下区山东三塑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发放贷款1.89亿元。

  4.中国银行济南分行为历城区税务局南片区(原七里河烟草地块)城市更新项目发放贷款2.9亿元。

  5.中国邮储银行济南历城支行为历城区宋刘城市更新项目发放贷款8亿元。

  6.中国农业银行济南支行为济阳区更衣亭城市更新项目发放贷款3.4亿元。

  7.中国农业银行济南分行为商河县银桥城市更新项目审批贷款10.1亿元。

  (三)企业对接情况

  目前,我市已启动实施29个城市更新项目,多家央企参与了我市城市更新项目。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一公司城市更新中心与我局对接推介项目具体情况。目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已与济南城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中标为济南商埠区改造更新项目一期的济南宾馆地块项目施工单位。

  2.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与历城区对接,目前正积极跟进东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3.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公司计划全面参与济南城市更新项目。目前正积极跟进市中区六里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4.中电建核电地产投资有限公司、青岛海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接城市更新项目、政策等有关情况,将积极参与济南城市更新项目。

  二、下步推进措施

  下一步,我局将加快开展城市更新工作,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一)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在全力完成省级城市更新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

  (二)开展《济南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调研,结合我市近年城市更新实践成果,从法规层面进一步明确城市更新概念,确立城市更新法律地位;

  (三)提高融资工作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型银行和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加快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信贷资金有机融合。

  (四)定期调度督导。按照“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要求,对列入“十四五”城市更新项目台账的项目实行“月调度、季分析”,定期通报进展。

  盘活闲置资源!济南为新市民、青年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5万套(间)

  2023年,我市将通过支持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建设,支持非住宅存量房屋改建等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3.5万套(间)。为确保任务完成,2023年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畅通社会主体筹建渠道。

  推动落实《济南市产业园区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试行)》《济南市企事业单位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细则(试行)》等多项政策措施,同时送政策进企业、进产业园区,让大型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了解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优惠政策,指导有需求的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闲置地或存量闲置房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是支持存量非住宅改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支持市、区国有平台和大型租赁企业用好用足当前政策,根据市场需求,盘活市区内闲置或利用效率低的存量非住宅,通过改建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

  三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

  进一步加强与税务及水、电、气、暖等专营单位的沟通协调,完善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利用非居住存量土地和非居住存量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取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后,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主体享受到各项支持优惠政策。

  四是主动靠前服务。

  对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产业园区、企事业单位和租赁企业,主动靠前服务,指导其按照程序办理项目认定和各类审批手续;指导建设运营单位及时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加强与国开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对接,帮助建设运营单位解决融资问题。

  五是进一步健全政策体系。

  近期我们将研究出台《济南市保障性租赁住房运营管理办法》,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房源供应、租赁管理、退出机制等工作进行规范明确,为企业运营和新市民申请提供政策依据。

  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打造济南优质工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今年全市确定了“项目突破年”工作目标,住建部门进一步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导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专业的办法、更加有力的举措,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全方位护航项目快速推进,重点做好以下服务工作: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狠抓任务落实。

  严格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深入落实“项目突破年”总任务,全局总动员,围绕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建立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工作机制,坚持“严”字当头、“实”字开路、“快”字为本,进一步压实责任、落实措施、做实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是主动介入服务,全速推进建设。

  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管理优势,统筹调配资源,整合技术力量,积极协调参建各方,从项目手续办理、到工程开工建设、到竣工投入投用,提供全流程跟踪服务。同时,凡涉及住建部门的服务环节,我们将逐一细化量化,即收即办,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确保各项目早日开工、顺利实施、如期完工。

  三是从严监督管理,打造优质工程。

  秉承“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工作理念,加大日常服务指导力度,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与监督,严把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督促参建各方严格履职尽责,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打造优质精品工程。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项目突破年”要求,以更高的站位、更优的服务、更快的节奏倾力打造“环节更少、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助推重点项目全面、快速推进。

  济南:一小区一方案多元筹措资金精准改造

  老旧小区改造是事关居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2023年我市计划开工改造老旧小区68个片区(包括525个小区)、755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9万户。为高质高效推进年度改造任务,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充分尊重民意。

  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理念,将老旧小区“怎么改”“改后怎么管”的决策权交给小区居民,拉出改造内容清单,方便群众“点单”,充分听取居民诉求,协商确定改造内容,邀请居民代表参加竣工验收,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精心策划设计。

  选聘专业设计师和工程师进小区,根据居民需求、小区实际、文化历史特色,因地制宜拟定改造项目、开展方案设计,实现“一小区一方案”的精准改造,力争打造凸显传统文化、济南特色的精品项目。

  三是多元筹措资金。

  用足用好上级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政策性贷款等政策资金,引导专营企业、社会资本和物业企业出资参与改造,鼓励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改造,以充足的资金确保小区的“面子”“里子”一起改。

  四是严把竣工验收。

  督促各区县落实质量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组织街道、社区、居民代表、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共同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这件好事办好。

  五是长效物业管理。

  坚持“党建引领、属地落实、群众参与、政策扶持”原则,出台政策激励措施,由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推动党建强、服务优、信誉高的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入驻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让改造成果有效延续,社区治理不断强化。